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展览频道 >> 美术展讯 >> 浙江 钦哲艺术中心
      分享到:

      柔·韧——袁丹、孙秀荣双个展

          (1/5) 柔·韧——袁丹、孙秀荣双个展

          (2/5)袁丹 《关于肉感的诸多可能性 》 64cm×21cm 国画

          (3/5)袁丹 《乳胶03》 尺寸可变 装置 乳胶气球、聚氨酯

          (4/5)孙秀荣《新娘》65cm×25cm×15cm 雕塑 石蜡

          (5/5)袁丹 《凳子》 装置 2018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 柔·韧——袁丹、孙秀荣双个展
          展览时间:2018/12/16~2018/12/30
          展览地点:[浙江]-杭州市江城路水门南弄3号(近上城区交警大队)锦绣创意园2号楼-(钦哲艺术中心)
          主办单位:杭州钦哲艺术中心
          参展艺术家:丹、孙秀荣

        协办单位:普洛可色彩美学社

        开幕时间:2018.12.16 下午14:30(艺术家到场交流)


        女人不是天生的,女人是变成的,因为改变而软弱,因为改变而强大。

        ——波伏娃

        近代以来的中国女性艺术,随着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进程而发展。三十年代起最早登上中国现代画坛的第一代女性艺术家,更多是在作品中自然而然地体现出女性在色彩和感受方面特有的敏感,以及题材方面特有的倾向等;建国后至八十年代,由于追求男女无别的社会导向,这一时期女性艺术家的创作与男性艺术家作品趋于同质化,甚至不再具有女性作品的特质。直至九十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新思潮的兴起,站在女性视角反思个体生存经验和内心历程的作品才又出现在当代艺术领域,与此前不同的是,对于女性主题的观照,已经不仅仅停留于作品表面的题材、色彩等方面,也不再以呈现柔美的“女性风格”为追求,而是借助更加多样化的当代艺术手法,直面当代女性身体与心灵的真实体验,更加深刻地感受着女性生命中所面对的生与死,爱与痛,青春与衰老。

        袁丹、孙秀荣的创作正是这种时代倾向的延续。她们作为80后女性,同时兼顾艺术家、妻子和母亲的身份,走过了从独立个体到经历婚姻、生育的心路历程,对于自身坚强与脆弱的时刻,对于生命从诞生到死亡的过程,对于灵魂与肉体所经历的考验,都有了更加切身深入的体会,她们开始从艺术家的角度出发,将一点一滴的生命体验,融入她们思考和创作,通过她们的作品呈现出来。

        袁丹的创作转折点,是从对于“自我”的探索和表达开始的。在她早期的作品中,还是经常会有“他者”的参与,后来随着自身的成长和个性的转变,她开始拒绝“他人”在作品中的出现,转而通过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截取呈现个体的内心感受,以追求更加客观化的自我表达。摄影作品“象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女性的日常用品丝袜与形状不规则的填充物相结合,不明确的轮廓和神秘感,传达出艺术家对于女性生命与身体混沌而复杂的感受。

        截取客观的“物”作为表达手法的摄影,可以说是袁丹对于这种通过“物”进行创作和表达的开始,此后,袁丹开始尝试由平面走向三维空间。从小热爱科幻的她,从科幻小说“弗兰克斯坦”中汲取灵感,在此前思路的基础上,创作出装置“非人,非物”。巨大的仿佛由肉色碎片组合而成的条索装置悬挂于空间当中,肉色的不规则形状使人联想到生命体,但这又并非生命体,袁丹试图借此传达出她对于身体、皮肤、疾病的意识。也是由此开始,袁丹开始注意到肤色这种特殊的色彩给予人感官的特殊刺激,以及它与生命感觉的特殊联系,这也使得她开始以肤色为基调进行一系列创作。

        “我认为这是一种很能激起人复杂心理的颜色。人是一种情感动物,对于每种颜色带来的感官刺激,都有一种感受回执。那么肤色,应该是最令我们难以言说的颜色。它包括我们对皮肤的定义,对肉体的定义,对肉欲的定义,以及对疾病的定义,同时它会给我们很多不同的情感,或是愉悦,或是危险,或是忍耐等等。”袁丹如是说。正是出于这样的理念,袁丹尝试了更多以肤色为基调,以不同材料为载体的创作,由此诞生了“关于肉感的诸多可能”、“生物学体验”以及“乳胶”系列作品。

        “关于肉感的诸多可能”采用了传统的国画材料,以肤色在纸面上呈现了诸多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形象,这样的呈现似乎模糊了人、动物、植物、世界之间的界限。袁丹说,那些类动物的形象本身,是她对自我身体动物性的一种探索。除“关于肉感的诸多可能”以外,装置“生物学体验”,其灵感来自海星,同样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而产生的。这种在不同物种间以肤色建立起来的相似性,大概可以说包含了作者对于自身生命存在形式的困惑,也可以说是作者对生命之所由来的一种质询。

        而在女性的生命体验中,除了诞生、身体、病痛……等因素之外,“时间”必然是不可忽略的一环。 袁丹试图把对于时间的感受也呈现在作品当中,由此创作了“乳胶”系列短期雕塑。这是一组注入时间概念的雕塑,以乳胶气球为材料,以空气填充作为支撑,随着时间的流逝,由饱满到泄气,作品在时间的维度上的每一刻都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使人联想到于不知不觉中流年暗换的生命过程。

        如果说袁丹对于女性生命体验的反思与呈现更多集中在生命源起、身体、病痛、衰老等元素,孙秀荣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切入:她把目光更多投向婚姻仪式乃至婚姻本身在女性生命历程中的地位与影响,乃至在人类历史当中的意义。而在表达手法上,孙秀荣与袁丹不谋而合。她同样试图将对于时间的感受呈现在作品之中,而她为作品赋予时间维度的方式是燃烧。她的“新娘”系列作品,其主体形象是以石蜡为材料所塑造的中国历史上的历代新娘,而这组“新娘”,将以燃烧的方式呈现。

        “燃烧”本身就是作品的一部分——燃烧是一种消耗,但同时也散发出光和热——成为新娘作为女性生命中的闪耀一刻,也是担负更多使命的开始,婚姻的开始一方面意味着身份的转换,青春的结束,岁月的消磨,但也意味着女性开始展示出更加引人注目的,对于家庭与社会的能量。而“新娘”系列作品在展出现场的燃烧过程,对于观者来说无疑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震撼。

        在完成这组作品的过程中, 孙秀荣也发现了石蜡材料的更多特性,并试图借助这种材料的特质,呈现更多不同角度的生命感受。她的蜡画系列“universal”,利用了石蜡这种材质融化、流淌、半透明、色彩变幻的特点,配合光线的营造,创作出一系列如同宇宙、星球般视觉效果的蜡画,它们的纹理与质感是材料本身自然流淌并随时间凝固而形成,正如自然界万物的生成过程,在艺术家的手中,它们具有神秘而梦幻的色彩。如果说,“新娘”系列反映了女性艺术家面对日常世俗生活时的生命体验与反思,“universal”则呈现了女性艺术家更为超越性的感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女性对于世界宇宙独特的认知感觉。

        而说到两位女性艺术家所选用的创作材料,也颇为耐人寻味。袁丹所选用的乳胶,孙秀荣所选用的石蜡,都具有柔软易塑造却稳定不易改变的双重性质,都具有相当的韧度——乳胶本身柔软轻薄、不具有固定形状,但却能通过拉伸、膨胀、塑造,凝固,呈现出明确而各异的形态;石蜡在遇热融化后变得柔软、流淌,却能够在经历捶打、揉捏、撕拉、冷却后,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具备相当的质感。身为女性艺术家的她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材料,或许是因为这样的材料正符合了女性的生命特质与性格——她们本性中既有温柔、脆弱、敏感……的特征,却能够在生命历程中克服肉体与精神的重重考验,表现出执着、强大的坚韧。袁丹说:“弗洛伊德曾经提到过‘形状的性别’,我认为材料也具有性别的区分,‘柔韧’可以说是阴性材料的普遍特性,从这种特质上区分,女性主义艺术所采用的可以不仅限于‘布料、类似、丝袜’等等‘女性化’的材料,而是可以具有更多可能性。”

        对于这些材料的痴迷与好奇在她们开始接触这些材料后就再也没有停止过。除了利用气体填充,袁丹也试图结合其他材料,使乳胶呈现出坚硬的凝固形态,创作出以乳胶为材料的另一系列作品“乳胶01”。孙秀荣则利用蜡的特殊质感与染色特点,制作出“蜡肉”系列作品。在这些作品里,材料在她们的创作中呈现出了一种柔软视觉与坚硬触觉之间的奇妙反差。袁丹的另一件作品“凳子”,同样利用了乳胶的柔韧性,凳子表面的小小突起在受到外力压迫变形后慢慢复原,似乎展示着顽强而百折不挠的生命力。也许,她们对于这些材料永不休止的探索,也正是她们对于自我的一种探索。

        两位艺术家以这些独具柔韧性质的材料,呈现出独属于女性的精神向度和艺术特色。也许这种柔韧既存在于材料中,也存在于她们的作品中、精神中、生命中。这次展览,既是两位女性艺术家之间的对话,也是她们站在女性的精神视角,与世界的一次对话。每一件作品的背后,是她们真实走过的生命历程,这些感受既独属于她们,很可能也折射出更多人的人生旅程。希望更多观众可以走进现场,去分享她们的生命体验,寻找自己内心的一份共鸣。

        ■ 文 / 夏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袁丹 Yuan Dan

        1982年出生于中国辽宁,2006年本科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2008年至2013年赴法深造,获得法国尼姆高等艺术学院硕士学位,2015年在大连组建个人工作室,现生活和工作于大连。


        孙秀荣 Sun Xiurong

        1982年出生于中国辽宁,2007年本科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师从于著名画家陈彦娥,从事工笔国画,现工作和生活于大连。

        1. 正在展览
        2. 即将开幕
        3. 已经结束
        名人堂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 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3(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45(mb)